中新網11月25日電 臺灣《工商時報》24日刊載社論指出,大陸應全力改造一般國有企業之體質及機能,另一方面應全力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,使供需法則發揮決定性作用。若能如此,則大陸社會生產力將充分發揮,並支持大陸經濟穩健發展。這是大陸經濟發展最為“可大可久”之道,實可作為三中全會後大陸經濟發展之主要策略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,乃是日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重要文件,其中在企業所有制方面,既主張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,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,又大力提倡“混合所有制經濟”,鼓勵國有資本和其他種類資本交叉持股。此模式勢將主導未來大陸經濟發展,殊堪註意。
  國企改革是大陸企業所有制改革重心,也是海內外觀察本次中共三中全會的聚焦點。中共一貫堅持的“以公有製為主體”及“由國有經濟主導”等基本原則,在此次會中獲得再次確認。
  惟這次三中全會也授予大陸國有經濟“與時俱進”的改革空間,即其主張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及非公有資本等,可以相互持股乃至相互融合,以發展“混合所有制經濟”。對此,上述“決定”強調,這是為了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、保值增值、提高競爭力,也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、相互促進、共同發展。
  事實上,這種混合所有制經濟,在大陸出現已有十幾年,只是尚未成主流。過去十幾年來,大陸各種企業之相互參股,就有了若干空間,且已有一些投資項目,系由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乃至私營企業聯合出資,併列為股東。
  這次三中全會相關決議,頗有助於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,且此次會議所通過的決定內容中,對非公有制經濟(私營經濟)包容度增加,因而錶面看來,未來非公有制企業和公有制企業互相參股空間,將會顯著擴大。但由於本次三中全會仍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,也不遺餘力地捍衛國有經濟主導性,所以未來大陸國有企業的“控股”地位勢將難以動搖。
  當前在國際經濟競爭激烈形勢下,大陸發展經濟上最應追求的目標,不是空泛的“GDP全球最大”,而是“可持續發展”及“永保增長活力”之體制和機制。因此,建議大陸政府大力培養社會上自發的投資動能。
  在這個目標下,大陸政府應全力改造一般國有企業之體質及機能。另方面應全力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,使供需法則發揮決定性作用。若能如此,則大陸社會生產力將充分發揮,並支持大陸經濟穩健發展。這是大陸經濟發展最為“可大可久”之道,實可作為本次中共三中全會後大陸經濟發展之主要策略。  (原標題:台媒:大陸經濟如何尋求可大可久之道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b90ybjbw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